青島學校大全青島教育局大全青島市教育局

青島市教育局

  •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閩江路7號
  • 電話:85912901,85912902
  • 郵編:266071
  • 網址:
  • 郵箱:qdsjyj@qingdao.gov.cn
  • 附近地標:http://www.qdedu.gov.cn/qdedu/index.html
點擊查看“青島市教育局”地圖完整版
教育局簡介

近年以來,青島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抓住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重大機遇,切實加大“轉調創”力度,全面拉開“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的城市發展大框架,努力率先科學發展,實現藍色跨越,加快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圍繞“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讓城鄉居民學有優教”目標,堅持學校建設與體制改革并進,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市被授予全國首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城市榮譽稱號;在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學前教育實施三年行動計劃現場會以及全省職業教育會議上,我市作了典型發言;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高度肯定我市基礎教育工作,要求總結推廣我市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海洋特色教育、校車配備等方面的經驗做法。

一、以強化三項保障為重點,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青島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3700余所,在校生155萬人,教職工13余萬人。我們堅持發揮優勢,統籌協調,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實現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強市的跨越。

一是強化政策保障。將每年9月份第一個周確定為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集中研究教育工作周,并召開會議或出臺文件對教育工作進行部署,近年來已經圍繞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現代職教體系建設、普通中小學現代化學校建設等工作出臺多個文件。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的協調機制,設立優先發展教育貢獻獎,對職責到位、成績突出的部門予以表彰獎勵,保障教育改革發展重點任務的推進。2006年以來,連續9年將近20項教育工作納入市辦實事;先后推進民辦教育、校舍規劃建設和場地管理、學前教育3部地方性法規修訂,全市地方性教育法規達到6部,居計劃單列市首位。

二是強化資金保障。在《青島教育綱要》中明確提出:“到2012年全市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達到17%,之后每年增長1個百分點,到2015年達到20%”。近兩年市政府每年與區(市)政府簽訂教育投入責任狀,確保投入到位。先后建立了公用經費定期調整機制、教師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教師專業化發展等內涵建設保障機制、民辦教育等教育改革專項投入機制,全市教育系統全面實行教師績效工資。

三是強化考核保障。成立青島市教育督導委員會,由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擔任主任,加強對區(市)政府和市直有關部門優先發展教育工作以及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進程的督導評估。建立完善區(市)教育工作考核機制,近兩年重點考核各區(市)教育投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學前教育發展等情況,教育考核在全市考核中的權重不斷增加,目前權重是2004年的3倍。

二、以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為突破口,全面啟動新一輪教育體制改革

抓住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亟待解決的體制機制問題,統籌設計14大項、43小項重大教育改革試點項目,加強頂層設計,堅持試點先行,強化改革激勵(設立教育改革創新獎),加快新一輪教育體制改革推進步伐。

一是實行校長職級制等改革,探索有利于教育家辦學的機制。圍繞促進教育行政干部專業化發展,建立擬任干部教育工作經歷和征求市教育行政部門意見的制度,在全市全面推行校長職級制改革;同時,配套建立了校長選任、定期交流、目標績效考核等制度,正在研究建立人民教育家榮譽制度,探討現代干部管理模式,推動教育家辦學。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已批示在全省進行推廣。

二是推進國家高職綜合改革和高校市校共建工作,探索教育服務經濟的有效機制。推進現代職教體系建設,3所中職學校被批準與青島科技大學聯合開展“3+4”招生培養試點,2所高職院校被批準開展高職、普通本科“3+2”試點;具有中、高職“3+2”招生資格的學校由17所增至26所。同時,探索多層次的高校合作共建機制,推進中國海洋大學三期共建、青島大學省市共建和青島農業大學市校合作工作,實施在青本科高校重點學科和高職特色專業群市校共建工程,支持12個高校重點學科和10個高職專業群建設。積極推進我市與國內名牌高校的合作,近兩年先后與北京交通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11所高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三是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和人才培養改革,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學工學農學軍制度,統籌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學生生涯規劃指導、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等實驗,從2012年入學新生開始,推行初中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完全等級評價、允許學生多次考試和提前考試、按學科組合等級錄取等舉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培養。加快推進小班化改革,實行小班化招生的普通中小學達到411所。全市建成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30余個(市本級8個),整合文化博覽類、科普教育類等12類200個場館免費向全市中小學生開放,連續23年舉辦藝術節、連續17年舉辦體育節,在全市中小學成立家長委員會,構建“全程、全員”德育工作機制,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平臺。“文明修身”被評為全國德育品牌。

四是深化辦學體制改革,探索鼓勵扶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機制。堅持鼓勵扶持和規范管理并舉的原則,設立民辦教育專項資金,扶持民辦教育品牌學校發展。市政府近期將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民辦教育的意見》,完善公共財政扶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機制,推進非營利性民辦學歷教育學校教師社會保險改革等措施,破解制約民辦教育發展的難點問題,動員社會力量投資教育,更好地滿足優質教育需求。

三、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全面加快區域教育現代化進程

將教育現代化納入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全局,研究制訂區域教育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突出內涵提升,統籌抓好項目新建、整體推進和特色建設,加快形成區域教育現代化優勢。

一是加強全域統籌規劃,推進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根據城市空間戰略布局,啟動教育設施專項規劃編制和“千萬平米”社會設施教育項目建設,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布局,高水平新建一批教育設施,將優質教育資源向新建小區和農村地區延伸,在全域范圍內推進普通高中、職業學校布局優化,加快建設現代化寄宿制普通高中和職教園區。2014年青島2中分校、開發區育才初中等14所現代化學校投入使用,山東大學青島校區、青島美術學校、青島外語學校、青島39中新校區等項目開工建設,職教園區、幼兒師專等項目前期工作正積極推進。

二是加快整體推進步伐,提升城鄉中小學現代化水平。以創建普通中小學現代化學校和國家中職改革發展示范校為抓手,以信息化、國際化、內涵化建設為突破口,全面加強學校軟硬件建設。在計劃單列市中率先出臺普通中小學現代化學校指標體系。近兩年市本級投入10余億元,推進普通中小學現代化學校、國家中職改革發展示范校創建和教育信息化、裝備現代化建設。全市國家中職改革發展示范校立項學校達13所,在計劃單列市中名列第一。中小學全部建成校園網,70%的中小學配備新班班通,30%的普通中小學將達到現代化學校標準。另外,正在開展中職現代化學校建設標準制訂工作,形成各級各類學校同步推進教育現代化的良好局面。

三是服務重大發展戰略,打造區域現代化教育特色。對接藍色戰略,全面推進藍色海洋教育實驗,從中小學課程設置、特色學校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快建設海洋教育優勢區。我市已開發小學、初中海洋教育教材,在全國率先開設海洋教育地方課程;加強與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的合作共建,支持20個職業教育海洋類專業和本科高校4個涉海重點學科建設;藍色經濟職業學院籌建工作積極推進。對接國際化戰略,全面推進教育交流合作實驗,建設區域性教育國際化先行區,全市建成外籍人員子女學校9所;近兩年批準8個普通高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引進國際焊工職業資格和MOS證書認證體系,在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建立教師培訓基地;職業教育與德國的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雙元制”辦學模式改革不斷深化,我市成為國內繼上海、重慶之后,第3個設立中德職教合作示范基地的城市,與德國安哈爾特應用技術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對接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建設技能型人才培養高地。重點圍繞工業十條千億級產業鏈和現代服務業“十個千萬平方米工程”,加強急需人才培養,與全國4家行業協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近兩年增設50余個為現代服務業、高端裝備制造業和現代農業服務的專業,全市建成國家級示范專業3個,36個專業參加省教學改革試點。

四、以學有優教為目標,全面構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積極適應人民群眾對高質量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迫切需求,以學有優教為目標,加快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努力讓全體市民共同享有更高質量、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

一是著力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制定了《青島市學前教育條例》,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政策體系,出臺學前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建立公辦園生均撥款制度、普惠民辦園生均補助制度和農村園改造獎補制度,推進農村幼兒園標準化和公辦幼兒園建設。2011年以來,累計新建、改擴建幼兒園650所,提供優質學位 10萬余個。我市已經實行封閉小區幼兒園優先滿足小區適齡幼兒入園的招生辦法,并在有條件的區域開展就近入園試點。

二是著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按照扶弱、解難、擴優的思路,2008-2012年,全市共改造薄弱中小學630所。推行城區教師農村支教補貼、農村教師津貼、農村教師班車、教師職稱跨校評聘等措施,每年選派500名城區教師赴農村支教,均衡城鄉師資配置。探索名校集團化辦學、鎮域一體化管理、高校輻射中小學等辦學形式,擴大優質資源,提升辦學水平。2012年,全市城鄉中小學達到省定辦學標準。11區市中已有4個區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

三是著力加強和諧平安校園建設。進一步完善學生就學保障機制,建立從學前到大學的學生資助體系,教育免費政策已經覆蓋義務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全力解決影響學校安全和學生安全的突出問題,與中國教育學會合作建立安全教育實驗區,實施校園安全“網格化”管理,建立預防學生溺水責任機制,推進校舍抗震加固改造、專用校車配備、幼兒園室內環境質量檢測和飲用水質量監測等工作,政府補貼面向農村配備專用校車1200輛,解決了8.7萬余名農村中小學生的上放學安全問題。

相關評論

評論列表(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相關新聞

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久